楚天金報訊 □文/本報記者鄧偉 劉曉傑 圖/本外接式硬碟報記者劉蔚丹
  依托黃金水道,建設長江經濟帶。謀劃區域經濟發展的“新棋局”已然佈下,作為長江之“腰”的湖北,如何搶抓此次改革發展的大機遇?昨日,“聚焦湖北長江經濟帶建設”專題研討會在漢舉行,全國人大常委、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、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,省委常委、宣傳部部長尹漢寧,人民網總裁隨身碟、總編輯廖秏等出席並致辭。沿江8個市州的代表與專家現場交流,聽取良策。
  在中國經濟的版圖上,東部弧形的沿海經濟帶好比一張“彎弓”,廣闊的中西部是緊繃的弦,而長江經濟帶如同一支搭在弓弦上的利箭。據統計,作為我國投資最密集的區域,2014年上半年,長江經濟帶GDP達12.68萬億元,占全國GDP總量近五成,高達47.14%,較去年增長5.94個百分點。湖北省地處長江中游,境內長江段長達1000多公里,占長江幹線總長的三分之一以上。在長江經濟帶的11個省市裡,湖北GDP總量排第四,人均GDP排第五,GDP增速排第三,三項指標均位於中游城市外接式硬碟第一位。
  省委常委、宣傳部部長尹漢寧用七個“新”概括長江經濟帶建設。他強調,在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背景下,國家重視和推行以經濟帶為代表的新戰略,長江是我國連接東中西橫向的一條經濟軸線,有利於沿海與中西部地區的相互支撐和良性互動,形成新棋局。目前,褐藻糖膠長江經濟帶中上游區段具有巨大的發展新空間,將成為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新支撐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,長江經濟帶的建設發展將形成推動改革的新動力,還必須註重走綠色生態發展的新路子。
  長江經濟帶的發展,湖北多點開花。據8市州參會代表介紹,武漢重點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,建設國際性綜合隨身碟交通樞紐;黃石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統籌推進“一區八園”(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,8個省級園區)開發建設;宜昌打造“沿江萬億經濟走廊”,建設長江中上游交通物流中心;荊州打造湖北長江經濟帶的“鋼腰”、江漢平原中心城市、長江中游明星城市;鄂州重點構築沿江(長江)濱湖(梁子湖)新區開放開發平臺;黃岡推進“臨江四城”的建設,實現港城聯動;咸寧推動經濟重心向沿江轉移,成“中三角”重要交通樞紐和門戶;恩施做好“橋頭堡”,打造三峽庫區生態明珠縣。
  位於長江經濟帶的8市州
  鄂西門戶,擁有國家國家5A級景區神農溪,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。
  處於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,屬於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、移民大縣。逐步建立文化旅游、生態農業等支柱產業。
  中國中部地區中心城市,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、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。武漢高等院校達到85所,在校大學生達118.33萬人,位居全球城市第一。
  以武漢為中心,以1000公里為半徑畫圓,可覆蓋全國10億人口和90%的經濟總量。逐步構建鋼鐵化工及裝備製造集聚區、光電子信息及生物產業集聚區、汽車及機電產業集聚區和食品及臨空產業集聚區。
  鄂東門戶,京九鐵路中段,首屆中國十佳宜居城市。
  發揮長江黃金水道岸線和水資源優勢,打造長江經濟帶新的流動基地,逐步打造先進製造業、物流產業、食品飲料和鋼結構等產業集群。
  長江中上游重要區域性中心城市,經濟綜合實力位居湖北第二,躋身中國百強城市之列。2013年,全市生產總值突破2800億元。
  實施“沿江突破”戰略,著力打造“沿江萬億經濟走廊”培育精細化工、食品生物醫葯、先進裝備製造、新材料、文化旅游、現代物流六大千億產業。
  全國優質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和精細化工基地、國家級承接轉移示範區、國家重要的公路交通樞紐和長江重要港口城市。
  糧食產量占全國百分之一,淡水魚產量連續17年位居全國地市第一,形成優質糧棉油、瓜果菜、畜禽、水產、林紙等七大農產品加工產業體系。
  湖北南大門,全國最適宜人居城市,中國十大最具成長創新型城市、全國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示範市、湖北省首批低碳經濟試點市。
  依托長江黃金水道,重點發展綠色產業,打造浪漫的休閑城市。
  湖北省第一批改革開放試驗區,生態優美的“百湖之市”,城鄉一體化的示範市,承擔全國全省42項重點改革任務。
  擁有長江中游優質港區,水產品占全省第二位,打造現代服務業、高端製造業和環保產業等新興產業體系。
  中部地區重要的原材料工業基地和沿江港口城市,下轄的大冶市成為全省唯一進入全國“百強”的縣市。
  2013年實現生產總值1142億元,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76.2億元,初步形成以鋼鐵、水泥、建材、能源等為支柱的工業體系。
  ■ 專家觀點
  全國人大常委、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、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:
  有污染的產業就一定不要接
  “處於經濟結構調整期,產業和勞動力的‘雙轉移’就是長江經濟帶最大的機遇。”辜勝阻表示,上半年,湖北經濟的良好表現主要就得益於產業轉移,上海通用、聯想、TCL等等都是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事件。
  他認為,交通建設是長江經濟帶的核心,依托低成本的黃金水道來推進產業轉移,才能加速帶動流域發展,“一是高新技術產業,二是服務業”。
  他建議,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必須通過創新驅動來實現產業轉移,“有污染的產業就一定不要接,因為水資源才是湖北最大的優勢”,長江經濟帶一定是低碳綠色的。
  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:
  長江經濟帶湖北段可稱“鄂江經濟帶”
  楊宜勇認為,長江經濟帶湖北段可以稱為“鄂江經濟帶”,上有川江、下有皖江,漢江和清江就是它騰飛的兩翼。
  他指出,鄂江經濟帶是一個歷史性的存在,在發展過程中,沿線8個城市一定要發揮各自的功能,既要照顧歷史,也要著眼未來,每個城市都必須有自己的定位。“究竟誰能借勢發展?這個不是靠文件決定的,而是靠實力。”楊宜勇直言,鄂江經濟帶的崛起要摒棄雞肋經濟,“不能再靠賣地了,不能再賣生態環境了”。“不僅要立足長江,還要放眼世界。”楊宜勇說,長江經濟帶要和總書記講的“一路一帶”聯繫起來看,是總書記講的“一路一帶”的體系,要與新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海上絲綢之路產生更加密切的聯繫。
 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副主任丁元竹:
  搭建地區之間的轉移支付系統
  “如同當年的沿海經濟帶,整個世界格局變化才形成長江經濟帶這樣一個格局。”丁元竹表示,水資源是經濟帶長期發展的支撐點,“湖北有優勢”。
  在他看來,長江經濟帶發展一定要打破地區、行業間的壟斷封鎖,“通過審批權的下放,讓市場在區域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”。他建議加快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和財稅體制改革,搭建地區之間的轉移支付系統,形成統一的市場和綜合決策機制。建立和完善區域一體化的服務體系,比如基礎設施、社會建設等等,才能支撐起區域間人口和技術的大流動。
  他還表示,借鑒沿海地區經驗,環境保護必須放在長江經濟帶的首要位置,“持續發展依賴於環境”。
  (原標題:圖文:不能靠賣地了 不能再賣生態環境了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z39izcgh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